虞鹿鸣,或者周先生一直在那,看着妹妹替父母殓骨。
看着那队人将所有的亲人棺椁拉走。
他之前也没有过去,他只是远远的看着,在心里念着。
人死如灯灭,他去不去,父母都不会怪他的。
他只是不想给妹妹带来麻烦。
他看了许久许久,久到山下的队伍早就不见了,久到天快黑了,再也看不清楚,才慢慢下山。
他现在不能去见妹妹,他也不想告诉妹妹自家遇难不只是山匪见财起意。
仇人都死光了,付家一家远比自家这一家死的更彻底更惨。
但是告诉妹妹,她只会愤怒伤心。
父亲太直,当年辞官就不顾陛下心意。
这也罢了,偏还在辞官之前上了一道奏折,状告了几位重臣。
太子的死,令父亲心碎,他一手教大的学生死的冤枉。
可那不仅仅是他的学生死的冤枉,更是周朝的希望死了。
父亲从太子的死中,几乎看到了大周的灭亡。
他是文人,有气节,有风骨,更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。
所以他实在不能忍受与昏君,奸臣为伍。
他上了一道折子,痛斥陛下种种不是,更是将付廉等五个奸臣的一些行为挑明了。他们做的恶事何止一桩?那时候的大周,是上下都烂了!有志气有骨气的人,都在等,等太子能登基,或许就能肃清朝野!
可也有更多像付廉这样的人,他们只要利益,只要荣华富贵。
要不是他们只顾着中饱私囊,何以叫太子战死?
何以叫疆土丢了那么大一块!
要是当年皇太子亲政没死,打赢了,大周说不定不会这么快就亡国。
父亲没有错。
就算是连累了全家上下八十余口人的性命,他依旧要说父亲没有错。